在4月27日清華大學108周年校慶之際,國內第一支獨具中國風特色的墨甲機器人樂隊在清華園內演奏舞臺音樂劇《墨甲幻音》。這是由清華大學師生以及畢業生創業團隊耗時半年時間,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題的情況下,完成了從一張白紙到一臺機器人舞臺音樂劇的技術研發和藝術創作工作所取得的驕人成績。
一、主創團隊
墨甲機器人樂隊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以及希格斯木甲文化(北京)有限公司聯合打造。
其主創團隊組建于2018年9月,主要由清華大學師生,以及畢業生創業團隊組成。項目總負責人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米海鵬。團隊中有機器人控制與交互領域專家、雕塑藝術家、新媒體藝術家、音樂家等,是一個橫跨多個不同學科的創新團隊。
二、名字由來
墨甲機器人樂隊的“墨甲”取自諸子百家的墨家,源于墨家是古代崇尚工程技術的重要流派。
而樂隊含有三位機器人樂手,其名字源于北斗七星中的三顆星,分別取名為“開陽”、“玉衡”、“瑤光”。排鼓“開陽”為打擊樂器類,掌控節奏;竹笛“玉衡”為吹奏樂器類,負責主旋律;箜篌“瑤光”為彈撥樂器類,承擔和聲功能。
樂手的造型是專門請雕塑家來設計的,因此三個機器樂手的身高比例和體型都賞心悅目。
機器人演奏的樂曲全部是原創音樂,是由作曲家根據機器人演奏的特點為樂隊量身打造的。
三、技術突破
機器人演奏與人類演奏是不同的,中國統排鼓一組五臺,人類用兩只手演奏。而排鼓“開陽”的設計有四個機器手臂,同時在四個不同音高的鼓上演奏,可以超越人類的演奏水平。
項目總負責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米海鵬說到,“機器人演奏對音樂的處理在一些方面具有優勢”、“比如竹笛的演奏,有大量的、快速的跳躍,對人來講需要換氣,但機器不用,可以實現連續的、跳躍的長音。”這次現場的演奏是一個有模擬撥弦動作的機器人和一個自動撥弦的箜篌來完成的。
四、承上啟下
機器人有很多的可能性,能夠完成很多人類難以想象的事情,舞臺音樂劇《墨甲幻音》很好的將我國文化藝術與科技想結合,帶動了表演機器人市場的蓬勃發展。而如今在很多的中高端酒店內,酒店機器人實現了機器人與機器、機器人與人的自然語言溝通及完成各項酒店服務工作。這類機器人有著人性化的設計,能夠穿梭于各個酒店樓層、各個房間,不知疲倦的勤勞工作。
1、機器人應用-乘電梯
在電梯內,通過安裝在電梯中的模塊,機器人就能與電梯通信,實現自主乘坐電梯的功能。當客人乘電梯時,酒店機器人會用自然語言向電梯發出指令,電梯會根據指令運行,送酒店機器人到達指定的樓層。
2、機器人應用-服務客人
服務人員只需要把客人需要的東西放到酒店機器人的“體內”,酒店機器人就會接收指令,高效地完成任務。這類可用于貨物運送、接待引領等工作的機器人深受酒店業主方的喜愛。
免責聲明:
以上供圖為清華大學,由我方整理,版權歸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
選擇品竹設計,讓您酒店快速走向贏利模式!